• 老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李天民 : 21天真爱调频 亲密关系的吸引力法则(视频+音频+文字稿),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这门课程来自李天民:21天真爱频率调整亲密关系的吸引力法则。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真爱呢?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如何随时随地吸引你想要的感觉?李天民老师的答案是要得到理想的感觉,首先,请爱上自己因为你不需要变得美丽、瘦、成功、温柔、体贴你原来的外表,值得爱。爱自己:做一些快乐的事情,豆类感到快乐爱自己:爱自己:找到自己的心痛,用你真正爱一个最喜欢的对象,爱自己。张德芬空间新的在线课程21天真爱频率调整,亲密关系的吸引力法则,帮助你重新爱上自己,恢复正确的频率,收获完美的感觉。课程是视频、音频和答疑的方式1.2G文章底部有课程表和下载链接。适合人群:感到孤独和无助需要理想的伴侣感情中的痛苦需要改变婚姻关系自卑需要提高魅力不适应集体需要改善人际关系与父母关系不良需要改善家庭关系感情中的痛苦需要改变婚姻关系李天民:21天真爱调频亲密吸引力法则视频截图课程目录:21天李天民真爱调频亲密关系的吸引力法则[1.2G]┣━━day01[40.2M]┃┣━━答疑.docx[51.4K]┃┣━━Day1作业:我,值得被爱.g[131.7K]┃┣━━Day1课程:你值得被爱,因为你原来的样子.docx[13.7K]┃┣━━Day1课程:你值得被爱,因为你原来的样子.m3[23.2M]┃┗━━Day1冥想:你是爱的大磁铁.m3[16.8M]┣━━day02[43.4M]┃┣━━Day2家庭作业:内外关系,从吸引到爱.g[194.9K]┃┣━━Day2课程:再一次,找到自己的美.docx[21.5K]┃┣━━Day2课程:再一次,找到自己的美.m3[26.8M]┃┗━━Day2冥想:为自己心痛,再次爱上自己.m3[16.4M]┣━━day03[60.1M]┃┣━━Day3作业:唤醒所有爱的记忆,体验被爱的感觉.g[319.6K]┃┣━━Day3课程:打开爱的通用账户,吸引完美关系.docx[23.3K]┃┣━━Day3课程:打开爱的通用账户,吸引完美关系.m3[28.2M]┃┗━━Day3冥想:成为爱的化身,充满爱的宝箱.m3[31.6M]┣━━day04[42.3M]┃┣━━Day4作业:清理释放,扔掉我不想要的情感痛苦.g[264.3K]┃┣━━Day4课程:摆脱恩怨,走出感情天监.docx[24K]┃┣━━Day4课程:摆脱恩怨,走出感情天监.m3[27M]┃┗━━Day4冥想:爱的心锚,身体感觉.m3[15M]┣━━day05[59.4M]┃┣━━Day5作业:坚持一天作业表。-1.g[87.4K]┃┣━━Day5作业:坚持一天作业表。-2.m4[13.9M]┃┣━━Day5作业:坚持一天作业表。-3.g[184.8K]┃┣━━Day5作业:坚持一天作业表。-4.g[117.8K]┃┣━━Day5课程:EFT手指神功,高效情绪处理.docx[21.5K]┃┣━━Day5课程:EFT手指神功,高效情绪处理.m3[29.1M]┃┗━━Day5冥想:流动情伤,创造更多的爱和幸福.m3[16M]┣━━day06[42.6M]┃┣━━Day6作业:从负到正,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感觉。.g[280.5K]┃┣━━Day6课程:与幸福的能量产生共鸣,情感天堂101.docx[21.4K]┃┣━━Day6课程:与幸福的能量产生共鸣,情感天堂101.m3[26.3M]┃┗━━Day6冥想:我愿意对我所有的情绪负责.m3[15.9M]┣━━day07[42.2M]┃┣━━Day7作业:这样打扮,让我被你深深吸引.g[176.5K]┃┣━━Day7课程:烛光晚餐游戏Ⅰ,接受你的理所当然.docx[20.5K]┃┣━━Day7课程:烛光晚餐游戏Ⅰ,接受你的理所当然.m3[26.1M]┃┗━━Day7冥想:走进浪漫,让幸福成为现实Ⅰ.m3[15.9M]┣━━day08[42.7M]┃┣━━Day8作业:加强版感谢日记,我真的很喜欢.g[145.3K]┃┣━━Day8课程:频率对,爱不请自来.docx[22.6K]┃┣━━Day8课程:频率对,爱不请自来.m3[27.1M]┃┗━━Day8冥想:原谅自己,原谅别人.m3[15.5M]┣━━day09[40.9M]┃┣━━Day9家庭作业:面对我的情感痛苦,让情绪流动.g[169.2K]┃┣━━Day9课程:谁在痛苦的时候阻挡正确的能量?.docx[20K]┃┣━━Day9课程:谁在痛苦的时候阻挡正确的能量?.m3[24.8M]┃┗━━Day9冥想:接收宇宙能量,摘下内心有色眼镜.m3[15.9M]┣━━day10[46M]┃┣━━Day10作业:赋能自己,放开感情限制.g[228.2K]┃┣━━Day10课程:你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先成为这样的人.docx[21.2K]┃┣━━Day10课程:想要什么样的另一半,先成为那样的人.m3[29.8M]┃┗━━Day10冥想:扫除路障,找到完美的感情.m3[15.9M]┣━━day11[41.9M]┃┣━━Day11作业:放弃抱怨,微调爱的焦点.g[123.4K]┃┣━━Day11课程:想联系他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docx[19.5K]┃┣━━Day11课程:想联系他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m3[25.2M]┃┗━━Day11冥想:对自己完全诚实,改善一切关系.m3[16.5M]┣━━day12[42.1M]┃┣━━Day12作业:承认、面对、感受、治愈.g[142.7K]┃┣━━Day12课程:结束内在权利斗争,告别过去的冲突.docx[19.5K]┃┣━━Day12课程:结束内在权利斗争,告别过去的冲突.m3[24.7M]┃┗━━Day12冥想:为心移出空间,接受完美感情的能量Ⅰ.m3[17.2M]┣━━day13[38.1M]┃┣━━Day13作业:放开旧的,为新的创造可能.g[97.4K]┃┣━━Day13课程:告别不可能的愿景,开始新的生活.docx[18K]┃┣━━Day13课程:告别不可能的愿景,开始新的生活.m3[21.4M]┃┗━━Day13冥想:为心移出空间,接受完美感情的能量Ⅱ.m3[16.6M]┣━━day14[39.8M]┃┣━━Day14作业:你的性格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你.g[190.6K]┃┣━━Day14课程:烛光晚餐游戏Ⅱ.docx[20.2K]┃┣━━Day14课程:烛光晚餐游戏Ⅱ.m3[23.2M]┃┗━━Day14冥想:走进浪漫,让幸福变成现实Ⅱ.m3[16.3M]┣━━day15[42.7M]┃┣━━Day15作业:拓展心量,让爱自然涌动.g[135.1K]┃┣━━Day15课程:放弃多年的痛苦——原谅他.docx[20.2K]┃┣━━Day15课程:放弃多年的痛苦——原谅他.m3[26.2M]┃┗━━Day15冥想:原谅他,放弃过去的不同可能性.m3[16.4M]┣━━day16[43.8M]┃┣━━Day16作业:用具体行动向自己展示真爱.g[112.5K]┃┣━━Day16课程:放过自己-原谅我.docx[23.3K]┃┣━━Day16课程:放过自己-原谅我.m3[27.1M]┃┗━━Day16冥想:原谅自己,不再惩罚自己.m3[16.5M]┣━━day17[40M]┃┣━━Day17作业:加快显化,列出完美感情的成就清单.g[168.3K]┃┣━━Day17课程:分享和爱自己:过来的人Reee的私房信.docx[19.6K]┃┣━━Day17课程:分享和爱自己:过来的人Reee的私房信.m3[23.2M]┃┗━━Day17冥想:提高振动频率,实现心理成就.m3[16.5M]┣━━day18[44.6M]┃┣━━Day18作业:走出头脑,让五种感官活起来.g[323K]┃┣━━Day18课程:完美的脚本和他的完美一天.docx[20.9K]┃┣━━Day18课程:完美的脚本和他的完美一天.m3[25.9M]┃┗━━Day18冥想:快乐的感官游戏,进一步显示完美的感觉.m3[18.3M]┣━━day19[42.6M]┃┣━━Day19作业:感官舞台,增强五感知.g[145.1K]┃┣━━Day19课程:心的真相,什么是接受幸福的渠道?.docx[19.8K]┃┣━━Day19课程:心的真相,什么是接受幸福的渠道?.m3[25.9M]┃┗━━Day19冥想:敞开心扉,让理想感情的能量自然流入.m3[16.5M]┣━━day20[41.7M]┃┣━━Day20作业:充分发挥想象力,愉快策划蜜月假期.g[163.5K]┃┣━━Day20课程:在生活中体验完美的感情,蜜月模拟秀.docx[21.1K]┃┣━━Day20课程:在生活中体验完美的感情,蜜月模拟秀.m3[25M]┃┗━━Day20冥想:接收高频宇宙能量,显化内在需求.m3[16.5M]┣━━day21[41M]┃┣━━Day21作业:流动恐惧,从内心面对自己.g[173K]┃┣━━Day21课程:放手,让宇宙接管.docx[21.1K]┃┣━━Day21课程:放手,让宇宙接管.m3[24.2M]┃┗━━Day21冥想:彻底摆脱约束,放松自控的旧习惯.m3[16.5M]┣━━【免费直播】感情幸福的人都在用致胜法宝.m4[301M]┗━━爱,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需要完美的情感课.m3[52.1M]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4-03 吸引力法则歌曲MP3下载 吸引力法则mp3百度云

  • 老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殷旵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老子试读:前言《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现在一般认为:《老子》一书是春秋末期大思想家老聃学说的实录和发挥,其书奠基于春秋末年,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现在,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究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究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精神圭臬。值得放在枕边案头,勤加研习,时时领悟。第一章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但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却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jiǎ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白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评析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道”。道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第一个为《老子》作注的是韩非子,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关于什么是道,在《韩非子·解老》中,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司马迁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汉代的王充《论衡》一书中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但是到魏晋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玄学家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随后佛教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总之,道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第二章本章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评析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元·鲜于枢·楷书《道德经》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存在。第三章在老子生活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各诸侯国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在当时的社会中,许多学派和学者都提出“尚贤”的主张,这原本是为国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贤”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竞相争权夺位。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大变动的状态下。针对社会上被人们所推崇的“尚贤”这一主张,老子在第三章里提出“不尚贤”的观点,同时也批评了由“尚贤”而引起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类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状态。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老子看到了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指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或避免社会矛盾,这也是他的学说进步的一面。原文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使老百姓的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竞争意识,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评析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妄自造作。他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从而引导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和功名利禄。自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暗弱,诸侯强盛,征伐不已,礼乐分崩。各诸侯为了自身强盛,纷纷招纳贤才,富国强兵,“尚贤”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的潮流。老子在这种背景下,敢于提出“不尚贤”的观点,与当时社会潮流形成对立,似乎不合时宜。不过,在老子的观点中,并不包含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统治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在这里,老子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观点,他既不讲人性善,也不讲人性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肯定会兴起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不使人们有贪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功名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从社会的角度,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这样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安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学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的一面和合理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这规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纵,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是客观的、自然的。这种观点对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敬天法祖的观念和某些宗教迷信观念,起到一定的抨击作用。第四章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前。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像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像是天帝的祖先。由此说来,不是天帝造物,而是“道”生天帝,继生万物。“道”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译文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评析在本章里,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把“道”这一概念加以具体描述。本来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然而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形状,这里又接着描写“道”的形象。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估量的,并且是无穷无尽而且永不会枯竭的。“道”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出现之前。既然存在于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老子的“道”同样具有“逻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第五章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第一,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第二,老子再次谈到“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是对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本章也是承上章对“道冲”做进一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阐述清静无为的好处。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应自然,保持虚静,其中比喻用法鲜明生动。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jué),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中。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评析这一章老子从反对“有为”的角度出发,仍谈论“无为”的道理。天地不仁,表明天地是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理性和情感;万物在天地之间遵循自然法则运行,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认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偏爱,或对某物有所嫌弃,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人类感情的投射作用。这一见解,充分表现了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无神论思想。从“无为”推论下去,无神论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天地是“无为”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需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不需任何主宰者凌驾于自然之上来加以命令和安排。老子对此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件事加以解说。一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祈祷时用它,用完后随手就把它扔掉了。同样,圣人无所偏爱,取法于天地,纯任自然。即圣明的统治者对老百姓也不应有厚有薄,而要平等相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风箱,只要拉动就可以鼓出风来,而且不会竭尽。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空虚而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老子通过这两个比喻想要说明的问题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状态。这里所说的“中”,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虚静。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讲的这个“中”,还含有“无数”的意思。用很多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很快就会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万物反而能够生化不竭。有为,总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总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章相连,仍在宣传“无为”,所使用的方法,仍是由天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第六章老子在这一章里继续说明“道”的特征。他所运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谷”象征“道”,说明“道”既是空虚的又是实在的;他用“神”比喻“道”,说明“道”生万物,绵延不断;他用“玄牝之门”比喻“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等等。他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ì)。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连绵不断,万世长存,是无穷无尽的。评析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它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永远不会枯竭,永远不会停止运行。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即恒“道”。“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地方,它的作用非常之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始基。后来的道教把本章的要旨解释为胎息养生之术,认为:“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所气。每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左右手上下前后拓。承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一种发挥。第七章本章也是由道推论及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评析这一章,老子再一次歌颂天地。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存在,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以天道为依归,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这一点,是老子经常发挥的观点,在本章里,他就表达了这种观点。接下来,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统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换句话说,老子所赞美的圣人能谦居人后,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对什么事都插手,而是从旁边把事情看清了再帮一把,反而能够站得住脚。这种思想,有人认为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以无争争,以无私私,以无为为;也有人指责老子学说中多讲诈术,尤其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们引用为论据,认为圣人想保住自己的权位,却用了狡诈的方式,耍了一种滑头主义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见,对《道德经》的许多观点来讲都是如此。各种解释可以姑且存之,经比较研究,终究可以找到切合实际的观点。元·鲜于枢·楷书《道德经》第八章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著名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评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由“居善地”至“动善时”,都是有关水德的描写,同时也是至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即是“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同样的观点还见于《荀子》一书中,《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第九章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求行事须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驰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将不免于倾覆的祸患。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这才是长保之道。孙芳·老子授丹图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评析本章论述的重点是“盈”和“功遂身退”。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得寸进尺,知进而不知退;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毕露,耀人眼目,知存而不知亡,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便会招来祸患。就普通人而言,建立功名是相当困难的,但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去对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秦国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在秦国为官,已经做到丞相之职,可谓富贵功名集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的一个事例啊!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遂身退”的真谛的。作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与地位,才有可能“功遂身退”。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否泰相参、祸福相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长盛不衰能有几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老子已经悟出了其中奥秘,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因而他奉劝人们急需趁早罢手,见好即收。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婪权位名利,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韬晦。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这样的诗句:“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这正体现了“功遂身退”的精神。第十章这一章着重讲修身的功夫。这里写了六句问话,可以看做是把“道”在运用于修身治国方面所做的几条总结,对一般人提出了要求。本章每句的后半句似乎是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指出人们无论是形体还是精神,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将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即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和谐。这样就必须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达到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吗?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评析本章依然深入阐述有关修身的问题。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有关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一章的解释,学术界有些分歧。一是对“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的判定,有人认为是与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等相雷同,因而系错简;也有人认为,五十一章就道而言,本章就圣人而言,文句相同,其对象不同。在《道德经》一书中,文相同或近似的情况,前后重复的情况都是常见的现象,不必认定为错简。此外对于“载营魄抱一”的“一”,有学者认为此“一”为“一身”的意思,即精神与躯体合而为一身,不可分离;有人认为“一”即“道”,“抱一”即统一于道;也有人认为“一”可以当“专一”解释,即为人要安居于常居之所,专一慎独,须臾也不能受物欲的诱惑。第十一章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界而言的。原文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评析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认识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容器、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故弄玄虚。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说‘有无相生’,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很巧妙地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个空的部分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老子作出结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它把‘无’作为主要的对立面。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这是对的;但是认为‘无’是主要对立面,这就错了。毕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本来没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没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没有了。”第十二章对于这一章,人们普遍认为是老子针对当时统治者贪欲奢侈、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但对此章的解读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说,老子从反对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出发,得出一般结论,即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发展文化。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老子所谓“为腹不为目”的说法,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只要给人们温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是彻底的文化否定论。另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所说的“五色”、“五声”、“五味”、围猎之乐、难得之货,并非都是精神文明,所以不存在把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对立起来的问题,这些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糜烂生活那令人目盲、令人耳聋、令人心发狂的腐朽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也不过等同于打猎之乐和难得之货。这两种意见都有自己的道理,有理解上的差异,不过,此处的争论倒是提醒我们今天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评析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社会生活日趋腐朽糜烂,社会风气开始滑坡。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老子的观点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并不是否定发展文化,不像有些学者所言,认为老子的这些观点是他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所持的狭隘庸俗的反历史观点。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旋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第十三章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惜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惜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托付给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至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感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评析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在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有很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老子河上公章句》书影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宠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荫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对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动于衷,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第十四章本章是描述“道”体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缥缈,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评析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可见形体的东西。在这里,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邃奧妙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已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第十五章这一章对体道之士作了描写。老子称赞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运用普遍规律来处理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也可以说这是教一般人怎样掌握和运用“道”。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们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等人格修养功夫;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事,从不自满高傲。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5 老子 圣人出有大伪 老子 圣人不死

  • 如何更改阿拉伯语、维吾尔语电子书的文字方向

    最近Kidle新疆合作伙伴微信群的一个小伙伴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阅读维吾尔电子书时,他发现文本的方向是错误的。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的写作方向是从左到右(LefttoRight),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的阅读方式是从右到左(RighttoLeft),如下图所示。怎样才能改变方向?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添加一个属性。如果是自制的电子书,在HTML在文档中找到...

    2022-04-03

  • 如何把 Kindle 电子书的横排文字改成竖排

    水平排和垂直排是目前中文书籍的两种排版方式。众所周知,垂直排版和从右到左阅读的方式起源于古代竹简书籍,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水平排版和从左到右阅读是现代的事情,是西方化的产物。虽然今天的书籍出版水平排版是主流,但传统的垂直排版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不能被消除。对于佛经等书籍,只有这种传统的垂直排版方式才能让人们体验到它的魅力。实现电子书文本的垂直排列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用KidleUack把moi、azw或azw3格式电子书拆书,简单修改拆分文件,如修改HTML文档中的标点符号适用于垂直排名规范。然后修改OPF文件从右到左翻页,修改CSS文件实现文本的垂直排列。如果是修改ePu文件更简单,Sigil可以做到。最后用。KidleGe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打包成moi格式。下面以把azw3格式的《怎样读书》将一本书转换排版为例,列出具体步骤。目录一、准备软件工具二、拆解电子书三、文件预处理1、修改电子书语言2、修改翻页方向3、修改标点符号四、增加竖排效果五、重生电子书六、修改前后效果七、其他实现方法一、准备软件工具若需要moi、azw或azw3格式电子书的内容修改为垂直排列。请下载以下两个软件:KidleUack下载:htt://ookfere.com/tool#KidleGeSulimeText3下载:64位:官方下载|百度网盘32位:官方下载|百度网盘若需要eu格式电子书内容修改为垂直排,请下载以下软件:Sigil下载:htt://ookfere.com/tool#Sigil*如果你需要修改的是ePu格式电子书可直接使用Sigil软件编辑。下面提到的OPF文件、HTML文件和CSS文件将显示在窗口左栏中,层次结构和KidleUack几乎被拆除了。修改后的内容与下面提到的完全相同。如果你想在Kidle阅读,也需要KidleGe将其转化为moi格式。在下面的步骤中,除了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外,不再重复格式的具体修改操作描述。然后下载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打包成moi格式转换工具:KidleGe下载:htt://ookfere.com/tool#KidleGe二、拆解电子书如果你需要修改moi、azw或azw3格式电子书需要先将其拆解为原始文件。KidleUack拆分电子书(如果这个软件此软件,请参考《KidleUack:拆解Kidle电子书文件的利器》本文)。例如,我们的示例电子书如何阅读.azw3拆分结构如下:├────HDImage├────moi7├────cover00088.jeg├────image00048.jeg├────……├────image00092.jeg├────moi8├────META-INF├────cotaier.xml├────OEBPS├────Fot├────Image├────cover00088.jeg├────image00048.jeg├────……├────image00092.jeg├────Style├────tyle0001.c├────Text├────cover_age.xhtml├────av.xhtml├────art0000.xhtml├────……├────art0015.xhtml├────cotet.of├────toc.cx├────ZeYagDuShu(Taiwaee_chieeEditio-HuShi.eu├────mimetye虽然文件似乎很乱,但没有必要紧张。我们只需要修改其中两个文件:cotet.of和tyle0001.c(上表中红带下划线的文件)和批量替换xhtml文档内容中的标点符号(上表中蓝色带下划线的文件)即可。其他文件不用担心。三、文件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修改上面标有红蓝带的文件:1、修改电子书语言使用SulimeText打开cotet.of文件,找到以下代码:...

    2022-04-04

  • 读一读画家陈丹青历年来写的那些文字

    陈丹青,这三个字本身就有一层文化色彩。这位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事油画、壁画、设计和业余评论。20世纪80年代,当他搬到美国时,他的祖父和国民政府一起去了台湾,所以他有中华民国国籍(目前持有台湾同胞证书)和美国国籍。1980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引起轰动,成为颠覆教育模式、追溯欧洲的发源地,被公认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除了绘画,还有十多部出版文学作品。我还记得2006年被新华书店书架上装订优雅的《退步集》所吸引。如果我把它翻过来,我就放不下了。虽然陈先生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优雅朴素的文字所揭示的睿智率真的气质在当今文人中是罕见的。目录一、《陈丹青音乐笔记》二、《多余的材料》三、《退步集》四、《退步集续编》五、《纽约琐记》(修订版)六、《废集》七、《外国音乐在外国》八、笑大先生九、草草集十、谈话的泥潭十一无知游历一、《陈丹青音乐笔记》评分:7.9年份:2002年3月《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内容是1992-1998年间,作者在纽约公寓写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的十几篇文章,包括《灵堂琴声》、《告别交响乐》、《死亡表演》、《外国音乐》、《阶级与钢琴》。二、《多余的材料》评分:8.02003年1月这本书的内容: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我15岁,利用混乱学习油画。毛主席的红宝像只画在大墙和铁皮上,我相信我已经是一名法国画家了。在冬天的第一场雪中,我遇到了两位比我大几岁的工人画家,郑学明和李云辉,直接去了淮海路西端的襄阳公园,瞄准了园外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的素描。那一年,教堂已经成为卢湾区复制材料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复制,我们早就选择了雪来画它:它更像苏联相册中的场景——什么是苏联,旧俄罗斯,东正教,我们不明白,但那又怎么样呢?!立即购买三、《退步集》评分:8.12005年1月《退步集》是陈丹青回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集合。有30多篇文章,主题包括绘画、图像、城市和教育。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以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各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质疑。立即购买四、《退步集续编》评分:8.2年份:2007年4月这本书是《退步集》之后陈丹青的又一本杂文集。它由陈丹青近两年的杂文、演讲和采访汇编而成,涵盖绘画、艺术教育和城市文化。它还包括几篇关于鲁迅和木心的文章。立即购买五、《纽约琐记》(修订版)评分:8.22007年11月这本书是陈丹青纽约职业生涯的结账,也是初事写作的开始……因为这本书,他的生活变成了一个新的地区。与其他几本书相比,陈丹青说:这本书不越界,没有脾气,谈论纽约,谈论艺术,自然显得优雅,在国外很长一段时间,所谓的生活积累相对较厚,谈论安静和专注的写作,确实是这本书。第一版分为两卷,第二卷主要是采访和杂稿,修订版全部删除。立即购买六、《荒废集》评分:8.12009年1月与《退步集》及其《续集》相比,《废弃集》依然展现了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话》九篇短稿是新演讲道路的尝试;三篇关于鲁迅的演讲,三篇关于奥运会开幕式的评论,以及回顾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前者是对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深入阐述,后者重现了几代人在十年灾难中被遗弃的命运。立即购买七、《外国音乐在外国》评分:8.12010年1月《外国音乐在国外》是陈丹青之前文集《陈丹青音乐笔记》(2002)的附加版。这本书讲的是音乐,以古典为主,以及流行和民族。作为一名画家和作家,谈论音乐,陈丹青说,他只是以假音乐的名义批有趣。他写的音乐不仅仅是关于音乐本身的墨水,更是关注音乐所席卷的生活和生活,关注音乐背后的语境和文化,从而获得独特的境界和魅力。立即购买八、笑大先生评分:8.22011年1月这本书包含了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篇演讲。虽然只有成千上万的话,但在广阔的鲁迅研究中,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论者要么说它恢复了鲁迅,要么说它恢复了鲁迅;对于作者来说,这样的公开谈话可能更像是一种愿望。立即购买九、草草集评分:7.82014年1月这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写的杂文和散文的收藏,根据主题分为艺术、形象、社会和木心四部分,虽然主题和内容不同,但不难阅读作者一贯独特的知识和风格,书或谈论艺术,或谈论历史,非常知识,发人深省,延续了旧作品的高水平。除杂文外,陈丹青还特别收录了三篇纪念木心的文章,其中《守护与告别》记录了木心死前后的时刻。与以往的笑声和责骂相比,它更悲伤、感人、更温暖。立即购买十、谈话的泥潭评分:7.52014年1月这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交谈的文字,精心挑选,书名谈话的泥潭似乎隐喻了沟通的不可能性,书中的一些章节也故意保留了媒体嘉年华和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潭的情况本身值得思考,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章节反映了在删除媒体预设立场后,沟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话,他们的思想和知识相互激发和解释,阅读非常有收获,这是一个内容对话记录,也是对话本身的思考。立即购买十一、无知之旅评分:7.52014年1月从2009年到2011年,应《中国地理》的邀请,陈丹青每年前往一个地方,参观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并写了一本长长的游记,描绘了当时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涉及到这个地方的思想。这本书是这四篇文章的收藏。除了游记本身,这本书还附有300多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在旅途中画的素描手稿。立即购买——————-陈丹青小资料:陈丹青,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前往赣南和苏北农村插队定居,期间自学绘画。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在纽约定居,是一名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和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和出版文集包括:《纽约琐记》、《多余材料》、《退步集》、《退步集续编》、《废弃集》、《外国音乐在国外》、《笑话先生》、《回国十年》。...

    2022-04-03

  • 2021年注会《战略》高清文字可复制.pdf

    一、公司战略的定义rdquo战略rdquo一词主要源于军事,指军事家们对战争全局的规划和指挥,或指导重大军事活动的方针、政策与方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实践内涵的不断丰富,rdquo战略rdquo一词逐渐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千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从而给ldquo战略rdquo一词增添了许多新的含义。1962年,美国学者钱德勒(ChadlerA.D.)在其《战略与结构》一书中,将战略定义为ldquo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这标志着ldquo战略rdquo一词被正式引入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由此形成了企业战略的概念。此后至今,许多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者曾经分别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含义。对企业战略含义的多种表述可分为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两大类。(一)公司战略的传统概念美国哈佛大学波特(PorterM.)教授对战略的定义堪称为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他认为,"hellihelli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ldquo波特的定义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公司战略的普遍认识,它强调公司战略的重要属性一mdah寸十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二)公司战略的现代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速度加快,使得以计划为基点的传统概念受到不少批评,千是战略的现代概念受到广泛的重视。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MitzhergH.)在1989年提出,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正确的,许多成功的企业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他将战略定义为ldquo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rdquo,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即计划性)战略和任何临时出现的(即非计划性)战略。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组织的有限理性,并将重点放在组织在不可预测的或未知的内外部因素约束下的适应性上。从字面上看,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而从本质区别看,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另一方面的属性一一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战略是事先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美国学者汤姆森(TomoS.)在1998年指出,ldquo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换言之,ldquo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定一个策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rdquo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公司战略意味着企业要采取主动的姿态预测未来、影响变化,而不是被动地对变化作出反应。企业只有在变化中不断调整战略,保持健康的发展活力,并将这种活力转变成惯性,通过有效的战略不断表达出来,才能构筑且持续强化竞争优势,获得企业的成功。...

    2023-02-04 2022年注会战略教材变化 2022年注会战略变化大吗

  • 2021年注会《税法》高清 文字可复制.pdf百度网盘下载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中重要的专业服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服务国家建设、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资格准入的重要环节,在引导会计专业人才健康成长、评价会计专业人才资质能力、建设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为有效指导考生复习备考,我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考试辅导教材和《经济法规汇编》;同时,分科目汇编了近5年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试题。本套教材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按照理论性、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可读性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帮助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考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以读者掌握大学会计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专业知识为基准,力求体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套教材作为指导考生复习备考之用,不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指定用书。对于教材及参考用书中的疏漏、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2023-02-04 2022年注会税法变化 2022年注会税法教材变化大吗

  • 2021年注会《审计》高清文字可复制.pdf百度网盘下载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中重要的专业服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服务国家建设、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资格准入的重要环节,在引导会计专业人才健康成长、评价会计专业人才资质能力、建设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为有效指导考生复习备考,我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考试辅导教材和《经济法规汇编》;同时,分科目汇编了近5年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试题。本套教材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按照理论性、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可读性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帮助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考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以读者掌握大学会计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专业知识为基准,力求体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套教材作为指导考生复习备考之用,不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指定用书。对于教材及参考用书中的疏漏、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2023-02-04 2022年注会审计变化大吗 2022年注会审计教材变化

  • 2021年注会《经济法》高清文字可复制.pdf百度网盘下载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中重要的专业服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服务国家建设、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资格准入的重要环节,在引导会计专业人才健康成长、评价会计专业人才资质能力、建设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为有效指导考生复习备考,我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考试辅导教材和《经济法规汇编》;同时,分科目汇编了近5年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试题。本套教材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按照理论性、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可读性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帮助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考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以读者掌握大学会计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专业知识为基准,力求体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套教材作为指导考生复习备考之用,不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指定用书。对于教材及参考用书中的疏漏、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2023-02-04 2021年注会经济法内容变化 2021注会经济法哪些章节有变化

  • 2021年注会《会计》高清文字可复制.pdf百度网盘下载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中重要的专业服务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服务国家建设、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资格准入的重要环节,在引导会计专业人才健康成长、评价会计专业人才资质能力、建设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遵从职业道德要求、保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为有效指导考生复习备考,我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考试辅导教材和《经济法规汇编》;同时,分科目汇编了近5年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试题。本套教材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按照理论性、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可读性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帮助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考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以读者掌握大学会计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专业知识为基准,力求体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套教材作为指导考生复习备考之用,不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指定用书。对于教材及参考用书中的疏漏、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2023-02-04 2021注会会计教材变化 2021年注会修改内容

  • 2021年注会《财管》高清文字可复制.pdf百度网盘下载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第一节企业组级形式和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领域,是对经济活动中资金的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营利性组织(如企业)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区别。本挈材讨论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还有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它们各有其功能。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财务会计单编为《会计》;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合编为《财务成本管理》,分设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三编。一、企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一)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特点:(1)创立便捷。例如,不需要与他人协商并取得一致;只需要很少的注册资本等。(2)维持个人独资企业的成本较低。例如,政府对其监管较少,对其规模也没有什么限制,企业决策程序简单。(3)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个人独资企业也有在经营和发展上的约束条件:(1)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时企业的损失会超过业主最初对企业的投资,需要用个人其他财产偿债;(2)企业的存续年限受制于业主的寿命;(3)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本用于经营。多数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抵御经济衰退和承担经营失误损失的能力不强,其平均存续年限较短。有一部分个人独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规模扩大后会发现其固有约束条件被放大,于是转变为合伙企业或公司制企业。(二)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由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通常,合伙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有时也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合伙企业具有与个人独资企业类似的特点和约束条件,只是程度不同。...

    2023-02-04 2021注会财管变化 2021注会会计教材变化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